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學期報告大綱(02114288李俞萱)

類別:種族

題目:現存種族歧視問題從何而來?以我國東南亞移工遭受歧視之現象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種族歧視之定義
     1.何謂種族(人種)?
     2.歧視的根源
     3.具體案例

三、我國移工面臨之困境
     1.人種標籤化
     2.贊成或反對移工
     3.移工和本地勞工權利問題

四.結論與連結

說明:

  1. 近年來台灣種族歧視對象可以含括原住民以及二十世紀後大量出現的東南亞移工,在西元1992年台灣首次通過並引進外國「基層勞動力」的法令,來台工作的國籍由多至少排序,分別為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這些移工來自東南亞,在人種分類上多屬於馬來人種。現今全台移工人數高達60萬人,等於每四十位台灣人就有一位移工,而這些移工主要工作包含家庭照護、產業勞工、漁工,補足了少子化台灣社會所缺乏的勞動力,他們支撐了我們舒適的生活,但在現實上他們缺乏勞工權益保障,並長期受到台灣本地人歧視。
  2. 對我國發展幫助極大、來自東南亞的這一群人,究竟為何會遭受到這樣不平等的對待與台灣人民的歧視,本學期期中報告將以「使不同種族在台灣實質共同和平生活」為出發點,藉由探討現存種族歧視的起源以及現象,嘗試破解深根在台灣民眾心中對不同種族的刻板印象及歧視因子。


--------------分隔線--------------------------------------
  「歧視」的根源往往出自於「偏見」,偏見指的是內心的一種想法,而「歧視」為一種行為。例如在過去人們對「愛滋病」的來源尚未了解時,將這種病稱為「同性戀病」,最主要是當時病發的患者有一大部分來自同性戀者。雖然現在「愛滋病不是出自於同性戀」這個醫學知識已經普遍於社會中,但許多人對同性戀者仍帶著偏見,並避免接觸。特別的是,「偏見」可以由不同族群對不同族群產生,然而「歧視」卻多是強勢者對弱勢者,例如:我們總會聽到台灣人(多數族群)歧視原住民(少數族群),卻從來沒聽過原住民歧視台灣人。
  「歧視」是如何產生的?
1.歧視者本身缺乏思考與查證能力,僅從幾種管道接收片面的錯誤訊息。
2.被歧視者因在此環境屬於少數人的弱勢群體,強勢者傳達的錯誤訊息導致被歧視者也以為事實真是如此,也就將自己定義為較差的那一方,力爭上游的的心態因缺乏信心而導致下降的結果。而種族歧視為人們對某一種族偏見的延續。

補充問題
(台灣本地勞工與外籍勞工的基本薪資與工作權益保障是否應相同?
(為什麼台灣人會歧視東南亞外籍配偶與勞工,但卻不會歧視同樣是外籍勞工的「白種人」?
(隨著現今跨國婚姻數量的增加,未來「種族」這個概念是否會消失?)


曾嬿芬。2004。〈引進外國勞工的國族政治〉。《台灣社會學刊》32:1-58
黃坤祥。2013。《就業服務與勞資關係》172-180。台北:前程文化
張婉瑩、張雅雯。2014。〈為什麼反對移工/移民?利益衝突或文化排斥〉。《政治科學論叢》60:43-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