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期末報告完稿 (03114229 黃依晴)

選題:性別
題目:論台灣推動性別友善廁所
論題:切斷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之間的絕對聯結作為一種必要手段

摘要:
近年來台灣有許多性/別團體持續在性別議題上努力,透過立法建制、教育推廣等方式,讓多元性別(性多樣社群LGBTIQA)在社會中的討論與關注度日益增加,像是推動性別友善廁所(ALL GENDER RESTROOOM),剛好本校近日在綜合大樓B1設置的性別友善廁所已完工並開放使用,因此想藉由此議題延伸討論公共廁所作為一個體現性別很直接的場域,當我們毫不思索的走進已分類好的男廁或女廁,無意識性別因素的作用力施展貫穿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對於每一個肉體進行分類、標示和規訓,忽略這些因為性別標誌、性別刻板印象使得無法自在的生活於社會中的個體,遭受歧視、霸凌,甚至是暴力。從台灣公共廁所的空間配置、男女廁所數量比的轉變,到現今試圖打破傳統性別二分的性別友善廁所,似乎是所謂的「性別平等」的實現進步,然而筆者發現抹除性別標誌並不等於抹除性別,故藉性別友善廁所提出不同層次的反思,討論其設置後性別體現出的情境,最後試圖回答性別友善廁所有無助於切斷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之間的聯結。

篇章目錄:
壹、前言
貳、公共廁所作為性別刻板印象的展演空間
  一、廁所標示的性(sex)二分:性別規訓的肉體
  二、最直接的性別(gender)衝突場域:個體的性別認同
  三、小結─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聯結關係的緊密
參、消除性別的可能
  一、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
    1. 空間重置
    2. 求救鈴和廁所使用狀況顯示板
    3. 無性別標誌
  二、操作性別友善廁所的情境
    1. 情境一:全面為性別友善廁所
    2. 情境二:保留原有的男女廁所額外增加性別友善廁所
    3. 小結─抹除的是標誌而不是性別
肆、友善的最終目的
   一、解除社會性別對個體的綑綁
伍、結論

關鍵字:性別友善廁所、性(sex)與性別(gender)、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標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