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學期報告完稿 (02114288 李俞萱)

題目:種族主義底下的規訓權力
    論題:婚姻移民如何成為我國種族主義社會下規訓的產物?
    ─以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為主要研究對象

    關鍵詞:種族主義、全球化、跨國婚姻、父權主義、規訓權力

      摘要: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下,出現了一支在社會上愈來愈普遍的族群─「婚姻移民」,東南亞的婚姻移民們因地緣因素選擇來到台灣,然而這數量龐大的跨國婚姻之主要形成因素究竟為何?這些因素又他們入臺後面臨的種族歧視問題有無直接關聯?我國在婚姻制度上對東南亞外籍配偶採取不同規定,包含令人匪夷所思的許可制度與包括東南亞等二十一國婚姻移民之境外面談,這究竟是單純的一段婚姻抑或是我國政府基於「父權主義」心態而將其涵蓋更多政治及社會問題?
          東南亞婚姻移民備嘗艱苦地抵台後,除我國人民與政府又是否藉著各種組織機構之名義使其同化?其影響包含外配與我國人民生育之第二代子女接受其母親之母國文化教育的完整性。社會表面上增設了許多幫助外配適應臺灣生活的活動,但事實上會不會這些活動其實只是規訓社會底下欲控制這些異國族群的手段?本文將經由這些問題循序驗證外籍配偶如何在強大的臺灣本土種族主義的監視之下,被迫選擇同化之路。
            
        篇章目錄:
        壹、前言
        貳、正文
        第一章:全球化帶來的跨國婚姻
           1.跨國婚姻選擇因素(單純為經濟或是涵蓋其他原因?)
           2.婚姻移民與種族歧視(我國人民如何看待外籍配偶?)
           3.結語
        第二章:被限制的行動─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外配可能引起國家安全問題?)
           1.許可制度與境外面談(婚姻是基本人權,但對於外配卻出現數量管制?)
           2.國籍身分的取得(同樣婚姻不同法條─國籍法)
           3.結語
        第三章:新移民與規訓社會
          1.識字教育班/適應班─以嘉義媳婦能力基本專班為例(學習對象全是單面向的臺灣文化)
          2.婚姻移民之母國文化失傳─「新臺灣媳婦」與「新臺灣之子」(有顛覆現狀的可能?)
          3.結語
        參、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